王金芝身材中等。
在陕甘界收费站,因为无法把车挪上运送生鲜专用的绿色通道,她下车挨个“游说”排队等待的司机。她的背影很快就被几十辆重卡形成的“钢铁丛林”吞没,不过嗓音却依旧具有穿透力:“大哥,能麻烦借个过不?”一位山东司机回应倒十分爽快,但却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这么大个车,你一人开的?!”
这是一个由男性主导的货运江湖。社会学者沈原在《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中提出,卡车司机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职业,这个职业对高技术、强体力、应对事故风险与处理复杂人际关系能力的要求,使得一种特殊的“男性气质”作为文化符码,贯穿于劳动过程始终。
2018年起,这条规律被开始活跃于短视频网站的“美女货车司机”颠覆。在直播中,她们妆容妩媚,衣着亮丽,在挂挡和换挡中切换,并通过超车收割粉丝,甚至把“我开卡车养你,你给我爱情就好”的横幅挂上货车。她们或是“卡嫂”,或出身“货车世家”。和“有家底”的女司机相比,身后并无男性作为庇荫的王金芝成了一个异类。56岁的她搞不清“网红”和“流量”,但她明白被别人用异样眼神关注时的感受:准备考驾照时,她已人到中年,天天被差不多小自己一轮的男同学“怼咕”着表演难度颇高的坡道起步。
“如果不是平时喜欢借别人的车来琢磨,我就会妥妥地成为一个笑话。”
刚入行时,她开高栏车,那时超载还抓得不严,最夸张时,她试过140吨的载重量,手上拎着铁棍和绳子,在4米高的货物堆里爬上爬下,盖篷布、雨布,磨得满手起倒刺。某次遇上一个交警,交警一边翻她的驾驶证一边感叹:“我和你同岁,你一个女的,咋就干了这个?”
3月12日,新疆哈密,王金芝在吃拌面。为了节省时间,运货过程中她很少这样“正式”地吃饭。
遇到难以渡过的坎儿,王金芝也自问过类似的问题。
2019年年初,宁夏突降暴雪,高速公路封闭,深夜行车的王金芝被赶到了位于六盘山深处的国道上。当天晚上,山坡上覆盖的坚冰令车轮不住打滑,下行的货车左摇右摆,随时都有迎面相撞的风险。
王金芝用一种几近冒险的态度,在试探中不断前进。有一刻,她叼着电筒、捧着脸盆,在男司机们“看耍猴儿似的”目光里,一次又一次地从路边铲回泥土垫在车轮底下。
那种错位感,在心里瞬间蹿升到了极限。
“我当时告诉自己,过了今晚,就再也别做这么荒唐的事情了。”
但在画风刚硬、粗犷的公路江湖中,女性面孔自带的反差效果会激发好奇心与交流欲,从而转化为一种特殊优势。王金芝时常会被例行检查、执法的交警拉住“唠家常”。或许是独自跑车的勇气与艰辛确实具有感染力,她总能拿到“宽容牌”:安全带、大灯、反光条引发的罚款几乎从没降临在她身上,有的交警甚至竖起拇指向她高呼“厉害了,我的姐”。
王金芝也格外注重货运过程中与人有关的每一个细节:她小心维护和货栈老板的关系,送烟、请客之外,也捎去老家带来的米和油,“无论回报如何,让他们明白有你王金芝这号人在时刻惦记他们”;她主动给装卸工买饭送水,因为“货没码整齐,在四五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颠碎了,你就知道这百十来块钱不能省了”;请人吃芒果,她会先小心翼翼地用刀在果肉上划出若干小格,再往对方手里一塞:“来!可劲儿造!”
她一直在努力维护身上这股被自己称作“人气儿”的烟火气息。在她看来,“人气儿”与性别、年资无关,却如某种难以言喻的自信,支持一个司机在车轮滚滚中独来独往。
“别人看你认识这么多人,总有人围着,自然而然就不刁难你。”
王金芝出发之前在检查货车。
早晨7点30分,王金芝行车到达“新疆东大门”星星峡。天色昏暗,连霍高速从东海之滨延伸至此,已是茫茫戈壁。
王金芝按要求打开冷藏集装箱,一缕特殊的“臭味”逃逸出来,又迅速隐匿在凛冽的寒风中。检查站工作人员皱皱眉:“车里有榴莲?”“没有,是热带水果放久了。”王金芝答得坦然,对方不再疑虑,将脸转向同事:“你吃过榴莲没?听说那东西巨贵。”
根据国家政策,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可享受“绿色通道”待遇,不收通行费,榴莲则不在豁免之列。每次出车,王金芝都会嘱咐装卸工将盛榴莲的纸箱码放在集装箱最内层,当下的幸运却不是常态:“味道挺明显的,搁广东、上海一定混不过去。可能也是因为在内地,难得看到这么多新鲜玩意。我如果不出来干货运,也不能知道啥是榴莲。”
王金芝喜欢榴莲“奶油点心一样”的口感。为了解馋,她在随车携带的小型冰箱里备了好几盒,一撕开塑料薄膜,肥腻的气息马上与驾驶室里养着的一大桶粉色百合散发出的幽香交织在一起。王金芝说,这是她心目中南方的气味,“春暖花开,水果成熟,总之,是‘活着的味道’”。
地处东北的省份黑龙江,美奶奶冬天都会被大雪覆盖。
老家黑龙江阿城留在王金芝味蕾上的记忆恰恰相反——苞米茬子粥冒着热气,冻白菜、冻萝卜片刚从油锅里出来,抹着辣椒酱。天寒地冻时,在屋子里“猫冬”,从自家的炕坐到邻家的炕,炒一把瓜子慢慢磕,半年的光景便在不知不觉中飞逝。
“不用考虑超过院墙范围的任何事情,就寻思着那几棵大果树今年能挂几颗果呢,得每天检查一遍,不能叫人给偷吃了。”
因为家境清贫,王金芝从小便被“当小子养着”,赶马车、抹墙盘炕、摇四五十斤重的柳罐斗子、从井里打水浇菜,她以一种“虎劲儿”同生活角力,但并未作过真正意义上的抗争。
16岁那年,她父亲去世,她拿不出学费,“考试从没跌出过前5名”的求学生涯也戛然而止。班主任去地里劝说她,未果后留下一句诤言——“你将来要后悔”。
18岁那年,亲戚给她介绍了月收入300元的自由市场售货员工作,拍电报催促她“马上出发”,因为母亲不应允,她把自己反锁在柴房,大哭了好几天后突然生病。她最终也没能鼓起勇气从家里溜走,像想象中那样逃票挤上一列南下的列车。
到了适婚年龄,因为住怕了屋顶漏风的土房子,也因为实在向往布票、粮票、肥皂票一应俱全的殷实日子,她嫁给了“家里吃供应粮的”,以为人生从此便平淡顺遂。做乡村教师的丈夫在城里读师范学院,心态也逐渐发生变化:从“小三”登门摊牌到收到离婚起诉书,她描述那“只是个捅破窗户纸的过程”,而当分居时刻真正来临时,她拎起个酒瓶躺在新挖的苗圃里,用枕巾遮住脸,“觉得天仿佛塌了”。
少女时代,王金芝总背着自家种的玉米、豆角去哈尔滨卖。她喜欢扒上火车站停车场的大墙,欣赏里面排列整齐的货车。与调理家里那匹“脾气上来就尥蹶子,怎么跑都撵不上”的老马相比,彼时的她更愿意幻想自己开着四五米长的小双排客货车东奔西跑,却未曾料到这难以企及的“拉风画面”会成为离婚后自己与儿子的经济支柱,甚至成为某种宿命。
她同样未曾料到的是,30年后第一次出省去河南运花生的自己,会在卸货之后当场拆光高栏车上的部件“卖铁”,然后火速置换了一台可供运输生鲜的冷冻集装箱。同行都认为“这娘们儿疯了”,王金芝却早已拿好主意:“我想走远点,去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看。”
她觉得自己这种“拍脑袋作决定”的洒脱与果敢,正是公路生活中积攒的“见识”给的。她善于从失误中探索规划未来的密码:在绥芬河中俄边境,因为弄乱了即将报关出口的货物,她只好专门雇了翻译协助自己整理,那笔1000元的高额支出,竟然成为日后咬牙送儿子去俄罗斯学俄语的最初动机,“就觉得来钱怪容易的,需求还大”。
“见识”还以形式各异的磨砺的形式在生活中体现。王金芝见过零下40摄氏度的海拉尔,一个“趴窝”的沈阳司机在路边烧杂物取暖,两只耳朵冻得全是水泡;也见过货车在哈密的狂风中“跳摇摆舞”……“那个平坡限速70码,多少人栽在这里,我也搭进去6分。”
货车经过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丰城出口时,她的目光无意留恋窗外“平沙落日大荒西”的风光,而是停留在前方被称为“货车司机杀手”的连霍高速2047公里处指示牌。十几趟新疆跑下来,“西渡流沙”的浪漫想象早已消失殆尽,只剩下玩游戏般升级过关的紧迫感。
但王金芝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如今交付完货物,她习惯在洗浴中心里请技工搓几遍澡,而再也不会像少女时代那样,连坐在城里的饭店吃饭,都会本能地选墙角躲着,只用眼角的余光瞟一瞟四周。
从上海郊外的第一茬野菜到广东海鲜市场里的梭子蟹,从西安回民街的羊肉泡馍到吱吱冒油的新疆红柳烤羊肉串,姿态各异的“活着的味道”在她的脑海中持续勾勒出关于人生的另一种叙事:柔软,开阔。无论如何,与北国边陲那个承载无数伤心往事的闭塞村庄相比,已经换了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