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代座椅:贯通式大沙发第一代卡车刚发明的时候,工程师们对卡车座椅还没有什么概念,只要是软和点就行了,于是就弄个沙发上去吧。当年李书福说的那句:“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吗?”真的就是第一代卡车的真实写照。

1928年卡车上的座椅
最早的卡车连驾驶室都是木质结构,座椅更像一个木质三人连体沙发。这个时候座椅主副驾没有区分开,更没有独立减震,座椅的舒服程度完全靠车子悬架和海绵坐垫的缓冲。
解放CA10的贯通式座椅
我国第一辆卡车解放CA10,包括后来解放CA141 、东风EQ140都是这样的座椅,没有头枕,没有安全带。我小时候最喜欢在上面玩耍,觉得这就是一张舒服的大床。▎第二代座椅,分体式硬连接上世纪50年代,长头卡车日渐式微,欧洲开始流行平头卡车了。由于发动机在驾驶室仓正下方,档位和维修舱盖需要布置在驾驶室正中间,因此开始有了分体式的独立主副驾座椅。这个时候的座椅还是没有单独的减震的,和现在大多数轻卡上的座椅差不多。

1957年的硬连接卡车座椅
这个时候的卡车座椅还没有头枕,也没有安全带(图上安全带是1959年以后才开始配备),基本和小四轮拖拉机的的座椅差不多,更不要考虑什么腰部支撑、背部支撑、肩部支撑了。
东风EQ145的硬座椅
老司机们知道,2000年以前我国大部分卡车都是这种硬连接方式,跑烂路能把肠子颠出来,所以八九十年代开车的老司机基本都有胃下垂的毛病。▎伟大发明,安全带的诞生在1958年以前,汽车上面都没有安全带的,后来一位飞机设计师Nils Bohlin帮助沃尔沃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1959年沃尔沃率先在旗下的汽车上使用三点式安全带,后来沃尔沃将安全带列为汽车的标准配置,这在汽车届掀起一股安全革命。

▎第三代座椅,机械减震二战以后,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各国的公路运输越来越繁荣,卡车也迎来其黄金发展期,很多黑科技都在这个时候被发明出来。随着人们对卡车舒适性的呼声日益高涨,设计师开始更舒服的座椅设计方案,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人们发明了机械减震座椅。



机械减震又在轻卡上复辟
随着轻卡对舒适性要求的提高,近年来也有轻卡开始采用这种结构的减震座椅,并以此作为卖点。应该说是轻卡技术的进步呢,还是卡车座椅技术的倒退呢?▎第四代座椅,气囊减震到了上世纪80年代,卡车舒适性又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欧洲汽车厂家开发出了卡车用的气囊减震座椅。这种座椅将减震装置由弹簧换成了气囊,过滤颠簸更灵敏、乘坐起来更舒适。于此同时,卡车届对人体工学的设计也开始重视起来,头枕、腰部支撑、肩部支撑也逐渐出现,卡车座椅设计变成了一门系统性学问。

1984年沃尔沃卡车上的气囊减震座椅
依次为基础,气囊座椅在欧美卡车上快速普及,各种更舒服、更多调节功能的卡车座椅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卡车司机的劳动强度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
▎未来趋势,智能主动减震汽车座椅技术发展至今,依然是在走被动减震的路子。就像降噪技术一样,当被动降噪终有一天遇到了瓶颈,人们就开发出了主动降噪技术。未来,座椅也许会走出一条主动减震的新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