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应该是最近很热门的一个词了。去年流行的“IP”概念归根结底就是对于某样事物的信仰,美国作家罗伯特曾经写过一本书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将美国人的价值观融入到父亲与儿子骑车环游的日常当中。
这本书源于一次旅行,作者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一对朋友夫妇一起从明尼苏达州的旧金山出发。横穿了美国的大半,飙过车、抛过锚、住过小旅店,也在路边露过营。走过洲际告诉路,也爬过沿途的高山。作者在旅途中,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完成了整个一生的哲学思考。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对这种生活特别熟悉,小编当时在拜读这部作品时,就联想到咱们卡车司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体验的这种经历却是我们每一位卡车司机们的日常。在这些日常生活中,从细节处联想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属于中国人的信仰。
譬如咱们卡友总喜欢在自己的爱车上加一些座套,这在其他文化中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其实这种文化源于近现代时期,国家复兴之时物资匮乏,那个年代买一台电视、做一个柜子都是大件的时候,自然会爱惜万分。仔细回想我们小时候,家里但凡贵一点的器物都会有相应的套子,这种文化延续至今,就延展到了汽车上。这也不难理解很多卡友把爱车当作自己第二个家了,因为重视才会更爱惜它,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熏陶下对于家的向往所带来的衍生品。
还有一种就是有一些卡友会定期保养自己的爱车,有些卡友则对这件事不是很上心,这其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信仰:未雨绸缪。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教育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正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对于西方文化来说,及时行乐和随机应变也有一种文化。从这些微小的细节中,体现的正是我国博大的传统文化体现,漫漫行车路途中,偶尔琢磨一下自己身边的小哲理,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相信每一位奥铃的卡友何止行了十万里、百万里。新的一年,选购一辆新的奥铃,陪伴你走过下一个百万公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