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最早出现的助力转向,简单地说就是依靠驾驶员的臂力,外加机械连杆的辅佐。说得通俗点就是没有助力,纯机械,简单粗暴。

在这个连拖拉机都用上液压转向的时代,貌似它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印象中卡丁车是一个代表,还有最早的桑塔纳,90年代末教练车都用这个超吃力,还有就是某些配置斋的面包车。
2、革命意义的“机械液压助力系统”
这个相信大家还是很熟悉的,市场上较早面世的车型以及现在的中低端市场的车型都用机械液压助力,原理就是利用帕斯卡定律。

优点就是由于其可靠性强,不依赖电子系统。液压坏了的话还是能用,就是需要大力气。还有一点就是它能保留清晰的路感,这个在某些追求运动操控的性能车上还是有的,那些阅车无数的试车编辑还是更亲睐这个的哈哈。
缺点也比较明显,相较于电子液压助力,它占用空间大,设计起来比较麻烦。
3、更加省力的“电子液压助力”
机械液压助力的方向盘时刻与液压泵保持联动,会浪费不必要的能耗。电子液压助力加入了许多电子传感器,,可以根据车速改变助力泵的油压,低速更轻告诉更稳。市面上相当一部分车用此系统。
电子系统介入使其结构更紧凑更科学,相较于之后介绍的电动助力,它提供更清晰的路感,这也是许多现在的追求操控的性能车依旧使用的,但是它的结构依旧复杂,拖累工程设计,对于女性来说还是很重手。比如E92时期的宝马3系,女性驾驶者会感到方向盘重手,当了F时代的新3系改成电动助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向市场妥协也是没办法的。
4、先进的“电动助力”
这个不止在许多中高级的汽车上普及了,现在很多新车都有,缩写叫EPS电动助力。纯电机控制,的确相较于之前的系统,这个简直就是bug,各种加成各种外挂。
1)首先,通过计算机的帮助,在不同车速、转向角度、车辆倾向角度以及各种工况下的计算,电动助力能够十分精确地对转向系统施加不一样的力,也就是随速可变助力,电子液压助力也可以做到,但是需要付出更高成本的电磁阀,实在不划算。
2)其次,由于以上十分bug的设定,驾驶者可以个性地设定方向盘助力。

上图为奥迪的驾驶模式选项,包括转向特性的改变。 注:图片来自于http://www.JRJ.com

3)更加高级的,通过计算机与伺服电机来完成自动泊车的精准控制

如图为宝马的自动泊车系统 注:图片来自于大秦网

大众在旗下很多车型上都装配了自动泊车,可见它的成本逐渐降低与普及。
注:图片来自于汽车点评网
包括有些车的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当车偏离时,方向盘会自动加一个回正的力。说白了,电动助力就是电机伸出另一只无形的手在帮你打方向。
4)目前在研究的更加bug的,自动驾驶,辅以各种摄像头传感器雷达来帮忙……
这个就不吐槽了啊
总结:拥有结构紧凑(最大的也就一个伺服电机与一组行星齿轮),成本更低,维护简便以及以上的bug,是未来的趋势。
但是,正如之前所说,由于相当于是另一只手,不少经验丰富的驾驶员觉得电动助力所提供的路感很虚很假,很空的机械感,这的确不能和电子液压助力相比。
5、啥?还有?有,屌炸天的航空领域的“线控转向”
依照目前的市面上的车型,此装备特指英菲尼迪Q50L的运动版与豪华运动版……

说得通俗点,利用电信号来传达,牛逼的地方在于方向盘与转向系统在平时使用时并没有实体机械连接。而由于电信号的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它有反应飞快,呃,也不能用飞快来形容了……
而又由于没有实体相连,所以方向盘的路感是完全与外界路面相隔阂,任凭路在颠,你那优雅的玉手完全无感。而且万一坏了的话,备用机械系统介入,立马变成机械液压助力转向。
这个东西虽然高科技,然而貌似并没有什么卵用,真搞不懂没有路感的方向盘为什么要放在运动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