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分心驾驶是指驾驶时注意力指向与正常驾驶不相关的活动,从而导致驾驶操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因驾驶人视线偏离或分心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常见且重要的原因,这一诱因在追尾碰撞事故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2016年12月17日中午,杭金衢杭州方向牌头出口不到处一辆厢式货车失控后撞到了中央护栏,并撞断了路边近10米高的出口提示牌,最终半辆车子骑在了护栏内,事故造成车辆底盘严重受损,驾驶员受伤。据了解,驾驶员王师傅当时分心了,再加上自己操作失误,导致车辆偏离了正常的路线而撞向了护栏,完全来不及采取制动措施,由于车辆速度较快,在碰撞时冲击力很大,这才能将路牌给横向切断,所幸当时路牌倒在施工区域,没有产生交通安全隐患。

主要表现
除了上述案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分心驾驶目前还有主要表现在日常驾车过程中。
•抽烟、饮水、进食、调节空调
•化妆、刮胡子、聊天
•使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发邮件
•照顾宠物、玩车上的玩具
•照顾小孩、长时间关注某个车外突发情况等行为。
很多驾驶员对分心驾驶的危害性和应当受到何种处罚也是心知肚明,一是出于麻痹,总以为不会出问题,二是出于极少受到交警处罚的侥幸心理,甚至把分心驾驶,特别是开车打手机视为“潇洒”。

交警部门的实验数据显示,当司机以时速40公里行驶时,从低头到抬头需要2秒,车辆盲驶距离超过20米。司机从拿起手机划开密码锁,到浏览一条新信息,眼睛至少要在手机屏幕定格2秒左右。如果车辆分别按时速20公里、60公里行驶,1秒钟就要跑5.6米和16.7米。从低头再到抬头,最快也要2秒,当发现前方有情况时,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02秒,照此计算下来,车辆至少要开出去10多米,这个距离在驾驶中是很可怕的。

要是在高速公路上浏览手机信息,安全隐患也将成倍增加。完全浏览一条信息大约需要10秒,这神游的10秒钟会让你在接下来的120米甚至更长的一段距离中处于一个极度危险的驾车环境当中。

随着手机运用的广泛和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开车使用手机等分心驾驶行为导致的“分心”势必会越来越多,也正因为如此,对开车“分心”的陋习进行常态化处罚就越显得必要和迫切,除了交通执法人员正常执法处罚以外,全社会都应当积极倡导文明驾驶,拒绝驾驶人员驾车时的任何“分心”。而广大机动车驾驶员也应当时刻警醒自己,再重要的电话,再迫切的沟通需要,都无法相比生命安全的珍贵,交通法规再严厉,处罚再多也仅仅只是一种手段。专心驾驶保障行车安全,既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珍重,更是对自己和家庭亲人的负责,任何“分心”都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遵章守纪“不分心”,让习惯成自然,既能让出现事故的概率大幅降低,再严厉苛刻的交通法规也终究都是“浮云”。